搖櫓聲聲水云謠,竹泓木船傳承歷史,走向世界
2021-06-22 10:31:32
縣志里所說的“竹泓港”,并非是指一處港口,而是指大河分出的支流。本地港汊河渠眾多,交匯成一汪大水,水氣氤氳,滋潤此地萬物生靈。幾百年前飽讀詩書的鄉(xiāng)間宿儒將其稱之為“港”,至今附近村莊的農婦還將到“竹泓”說成是到“港上”。小鎮(zhèn)四周綠水環(huán)繞,原先還有三四條河流穿鎮(zhèn)而過,房屋商鋪大多沿河而建,數(shù)百年苦心經營,到如今已有上萬戶人家。黃昏落日時分,站在糧庫大橋上極目遠望,眼前是一望無際直達海邊的幾百里肥沃土地,無數(shù)的村莊散落在大地之上,而轉過身來,一片胭脂般艷紅的晚霞之下,便是小鎮(zhèn)萬千世上人家。這樣的景象幾百年來也許都沒有太大的變化,喜怒哀樂都真實地呈現(xiàn)在天底下,他們這樣平靜地生活原本就是在延續(xù)著小鎮(zhèn)的歷史,至于是顯赫還是平淡其實已沒有太大的分別。
起初竹泓只是白沙湖邊的一處卑濕之地,先民們日復一日奔波于云水之間,離了船寸步難行,“船”和柴米油鹽一樣,成為竹泓人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特殊的人文地理和現(xiàn)實需求,孕育出精湛的木船制造技藝,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,至今還保留著質樸自然的生活氣息。竹泓木船的形制都很簡單,長不過一丈八尺,寬不過三尺,船身秀氣,兩頭略做收斂,看起來方頭方尾,船不上漆,涂一遍遍的桐油,新船露出木頭的本色,舊船則發(fā)黑發(fā)灰,船上用槳或用篙,也用櫓或用帆,船速不快,一槳一槳劃過去卻很安閑,一如岸上安閑的人世。早年間常能看見一只只小木船排成一列,船頭上坐著沉默的漁婦,船舷兩邊站滿黑色的老鴉,從橋下緩緩劃過,趕往另一處陌生的村莊。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,其中的快樂與辛苦也只有他們自己才懂得。
幾百年間,無論歲月如何變遷,竹泓木船制造技藝始終原汁原味,一脈相承傳沿至今。竹泓木船大多就地取材,以杉樹、桑樹、榆樹為主,輔以鐵釘、麻絲、石灰、桐油。工序有選料、備料、斷料、配料、破板、分板、拼板、放樣、投船、打麻、填灰、油船、下水等十幾道之多。至于造船的工具,則有大鋸、大料鋸、狹條鋸、刀鋸、木尺、角尺、墨斗、劃齒、斧頭、牽鉆、手鉆、槽刨、短刨、粗刨、滾刨、長刨、送釘、分鑿、鈍口鐮鑿、快口鐮鑿、灰齒、碼口、斜剎、走剎、盤頭、拉夾、扒箍、麻繩、千斤夾鉗、斫凳、灰臼、鐵釘、鐵鋦等四十余件。其分工之精細,種類之繁雜,令人眼花繚亂、嘆為觀止。能工巧匠們在小小的木船前所表現(xiàn)出的嚴謹和莊重,其實也體現(xiàn)了竹泓人面對天道人事時的謙恭與敬畏。
竹泓木船工匠主要有周、李、崔、馮、王、陳、鄭七大世家,每道工序都嚴格遵照祖訓。小鎮(zhèn)上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行業(yè),南河邊的姜家做篾匠,東首的胡家做竹匠,徐家、金家打鐵,李家、陳家磨豆腐,湯家做廚子,麻子家殺豬,都按祖?zhèn)鞯墓に囈唤z不茍。各行各業(yè)之間并不保守,燒炷香磕個頭拜師傅學藝是件很容易的事,更沒有傳男不傳女的說法。早年間常能看見一位身材窈窕的少女,在街頭掄起十斤重的鐵錘,和父兄們一起“梆梆梆”地打造鐵錨。
幾百年來,無論水旱、饑荒、治亂、興亡都不能改變這座小鎮(zhèn)的美麗,對于它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多余。百年前或者百年后小鎮(zhèn)都是這一方百姓生活的家園,它依舊將承載著他們全部的喜怒哀樂,并將這喜怒哀樂一代代傳承下去,生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