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船文化
興化市竹泓鎮(zhèn)地處蘇中里下河地區(qū),原名“竹橫港”, 是個千年古鎮(zhèn)。據(jù)明朝嘉靖年間興化《縣志》記載,早在南北朝時,興化隸屬于南兗州,《南兗州志》就有了竹泓港的記載。相傳有一年發(fā)大水,到處是一片汪洋,淹沒村莊無數(shù),由西向東淌來一排毛竹,橫于九里港頭,許多人得以生存下來,“竹橫港”由此得名。
早在宋代范仲淹任興化知縣修筑“范公堤”之前,該鎮(zhèn)曾是出??冢硟?nèi)地勢低洼,河湖港汊縱橫,交織成網(wǎng),是典型的水鄉(xiāng)澤國。當(dāng)時這里的群眾生活、出行、勞作等一切活動無船寸步難行,特殊的地理環(huán)境把人們與水與船的命運緊密相連在一起。因此在當(dāng)?shù)鼐拖嗬^出現(xiàn)了制作木船的手工作坊,并形成了獨特的木船制作工藝,從此延續(xù)下來,一直流傳到現(xiàn)在。
竹泓木船外形古樸典雅、美觀大方,輕巧靈敏而又堅固耐用,以老齡杉木為主要原料,此杉木材質(zhì)結(jié)實、有恝性,輔以鐵釘、麻絲、石灰、桐油等,所造之船吃水淺、浮力大,能載重。木船制作從選料備料到斷料、配料、破板、分板、拼板、投船、打麻、油船等有十多道工序,均為手工操作,工藝相當(dāng)復(fù)雜,工序多,工藝難度大,普通木工匠人難以熟練撐握。
生產(chǎn)工藝
1 .木料選擇:釘木船要選擇天然老齡杉木,一般選擇無皮的湖南深山材,這種木材材質(zhì)好、韌性強(qiáng),所造之船浮力大、能載重、輕巧靈敏而又堅固耐用。
2 .配料斷料:斷料配料的尺寸依船體結(jié)構(gòu)而定,以丈八小船為例:中艙六尺,艙口寬為四尺,船底寬應(yīng)為二尺五寸,船幫高應(yīng)為一尺三寸;大船、小船板厚都有一定的慣例;丈二到丈八的小船一般用 10至14 公分的木料,然后具體尺寸斷開以備用。
3 .破板:從前沒有電鋸,全靠手工拉鋸,現(xiàn)在全用電鋸破板,依據(jù)所釘船只的大小確定板的厚度,一般大船板厚三公分半左右,小船板厚二公分半左右。
4 .刨板:破板后,須用粗、細(xì)刨將鋸面刨光,一般先用電刨打底,再用木刨加工,按實際需要的長度、寬度、厚度、角度做成合用的板材。
5 .拼板:拼板時,須先放好釘眼。要注意“長縫不對短縫”,這與砌墻是同一個力學(xué)原理,然后將打好釘眼的木板用摻釘(一種大頭尖尾的鐵釘)拼接成船邦、船底和隔艙板。
6 .投船:一般是先將中艙底板與前后隔艙板進(jìn)行連接;然后用麻繩、扒箍、拉夾、盤頭、走趨、尖頭剎等工具將船頭和船艄拉緊,與前后擋浪板連接,中間用“爬頭釘”、“扁頭釘” 咬緊木頭,并用各種鋦加固接合部,使船的各部分形成一個整體。
7 .打麻:這道工序?qū)夹g(shù)的要求非常高,船是否漏水這是關(guān)鍵的一步,卷好的麻絲要“三進(jìn)三出”,最終和“油石灰”一起打碎在船縫中,最后還要用“灰齒”將每道縫括平。
8 .油船:油船分“上底油”、“罩面油”“打曬油”三種。不僅新船下水前要上油,要使木船的使用壽命長,正常要三四年上岸修理上油一次,最好每年一次。這樣,最好的木船能用五、六十年。
9 .下水:新船油好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,等桐油完全干透后就可以下水了,新船下水不亞于農(nóng)村砌屋“上梁”,船頸頭要披紅掛綠插金花,擋浪板上要刻福字、雕龍眼;還要點香紙蠟燭、“六只眼”敬菩薩;這個程序俗話叫“吉水”,客戶要給釘船師傅“包封兒”,釘船師傅要替客戶“說合子”。